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促進數字經濟發展,加強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此前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也提到,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8%,數字經濟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笆奈濉睍r期,我國數字經濟轉向深化應用、規范發展、普惠共享的新階段。
數字經濟發展是大勢所趨,重要的是數字技術如何與傳統實體經濟有效融合,發展數字化實體經濟,不僅能提高企業生產效率、形成較強的競爭優勢,同時還能帶動就業,優化供應鏈布局。
做大做強數字經濟的優勢
多位業內專家指出,我國發展數字經濟擁有多重優勢。數字基礎設施完備是很明顯的優勢所在,包含5G、工業互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近些年不斷獲得突破。《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0年)》顯示,我國5G網絡建設速度和規模位居全球第一,已建成5G基站達到71.8萬個,5G終端連接數超過2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能夠完善產業鏈條,優化產業結構,促進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此外,我國還擁有巨大的數字市場規模,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互聯網普及率達71.6%,網絡市場巨大,為數字經濟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應用場景。
與此同時,各個地方政府對數字經濟的重視程度也在逐步提升。相關部門在這個過程中通過制定規則,進而維護公平競爭,加強對數字領域的監管,提高服務水平,為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提供了有利的競爭和可持續發展環境。
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2021年以互聯網平臺企業為核心的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00億元,同比增長21.2%。其中,平臺服務收入達到5767億元,同比增長32.8%,在互聯網業務收入中占比為37.2%,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
我國互聯網行業牢牢把握信息變革的歷史機遇,不斷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在網絡基礎設施建設、網絡核心技術創新、互聯網產業動能釋放、網絡安全治理和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構建等方面取得了歷史性成就。
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挑戰
近年來,我國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效顯著,但與此同時,數字經濟增速也有所減緩。中國通信院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我國數字經濟的增速從2018年的21%下降至2020年的9.6%,增速明顯減緩。企業在轉型的過程中面臨挑戰。
當前,數字經濟在很多細微之處仍不到位。”何桂立以5G技術為例說明,因其具有模塊化特征,理想的狀態是根據需求靈活配置資源,但在工業領域與需求對接時仍存在問題,需要繼續在需求匹配方面繼續完善資源的配置。
實體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進入深水區,數字化需要全方位、全鏈條、多角度地去服務企業和社會。但當下很多企業只從數字技術方面進行數字化轉型升級,還只是停留在表面,企業上云是一個技術問題,要實現數字化向更廣、更深的方向發展,我們需要對自己所在的行業有充分的理解,從更高、更多元的角度看待數字化轉型。云上企業是企業面向未來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選擇。
企業需要持續投入資金、技術等資源,而價值并非是立竿見影的,這對于中小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挑戰。再加上有些企業對數據和上云的安全性、隱私性缺乏足夠的信任,這使它們不敢隨便上云,這就抑制了數字化轉型的內生動力。我們需要通過技術的創新和進步來完善安全方面的問題,讓更多企業放心地上云。
構建有利于數字經濟發展的良好生態
數字化轉型需要發揮制造型企業和平臺型企業各自的優勢,促進其深度互動,需要聚焦空間、金融、政策等核心要素,發展最優生態。同時推出一批樣板企業經典案例,帶動全鏈條企業數字轉型。
發展數字化的實體經濟,要擺正政府、企業、市場的關系。政府應把注意力放到制定規則、維護公平競爭、提供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合理引導預期等方面,對具體技術路線不必過多干預,更多由市場競爭和產業發展進程來解決。監管要跟上數字技術發展的步伐,平衡好與創新的關系。
對于中小企業的轉型升級,讓數字經濟和產業直接對接,通過了解中小企業的需求,助力中小企業完成產品創新,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助力數字強國的發展。
技術的標準化對于企業的數字化轉型而言也很重要,這樣才能更好地保護核心技術專利,增強核心技術的國際競爭力。同時要構建更完善的人才體系,多做一些科普和培訓,逐漸建立起數字經濟發展的優良生態。
--注:本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平臺會及時刪除。
行業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