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關村智慧城市信息化產業聯盟
智慧城市之城市大腦 有何關系與作用?
城市大腦與智慧城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城市數據大腦等相關概念之間,在定位和發展方向等方面有著明顯區別。
智慧城市建設亟需支撐城市進實現數字化運作的跨行業、跨層級、跨部門的指揮系統,這個指揮系統即是城市大腦。如果說智慧城市是城市發展的一種形態,那么城市大腦則是實現該形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重要手段,二者并不等同。
智慧城市建設需要通過各類數字化手段、智能化應用來豐富相關功能組件,城市大腦則可以理解為整個智慧城市的“CPU”。由城市大腦驅動智慧城市的自我完善和自我管理,為城市治理提供決策支撐。同時,智慧城市建設的各類智能化應用產生海量的、多類型的數據,為城市大腦的模型訓練提供源源不斷的資源,促進城市大腦的自我演進和迭代升級。兩者相互促進、協同生效,推動整個城市的治理能力不斷提升。
城市大腦與城市運管中心的關系
城市運管中心實體設施往往具備指揮管理的大屏幕及桌面、移動等多種終端設備,以及跨部門業務會商與協同的會議設施、網絡設施、融合通訊設備設施等各類信息化系統和綜合性會商辦公場所。在軟硬件信息化系 統的支撐下,使城市各級管理者能夠隨時、隨地、及時、便捷地掌握所需的城市運行相關的各項信息,對城市全領域事件進行統一管理、預防、監測、跟蹤和指揮處理,實現城市各部門高效統一的應急指揮和一體化聯動。總體看,各地市建設的城市運管中心在逐漸突破傳統智慧城市縱強橫弱、重建設輕運營的問題,不僅是技術創 新,更是治理模式和機制改革創新。
城市大腦是城市運管中心核心的智能中樞,通過對各個城市業務部門和業務系統的界面集成、數據集成、服務集成、流程集成等方面整合城市各運行系統,實現各系統在城市大腦這一智能中樞平臺上互聯共融。比如,通過視頻監控、傳感網絡與業務系統的智能協同,實現城市運行管理事件從自動發現告警到協同業務系統完成處理的全過程管理與控制,支撐智慧城市各部門、各系統建立快速、高效的聯動協同機制;依托城市信息資源 數據庫,建立城市運營管理分析決策模型,分析、挖掘城市運營管理領域的內在規律、發展趨勢,為城市領導 者提供智能決策。
從各地實踐看,城市大腦建設核心在于實現城市管理和城市治理的智能協同,核心要素圍繞數據、指標、數字模型、事件處置等,實現形態是一系列數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軟硬件系統和數據、業務、應用支撐平臺。城市大腦和城市運管中心的發展相輔相成、相伴相生、共同演進,呈現出一體化發展的趨勢。
我國“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提出“構建城市數據資源體系,推進城市數據大腦建設”。國家發改委、網信 辦等四部委聯合印發的《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中提出“開展一體化城市數 據大腦建設,為城市產業結構調整、經濟運行監測、社會服務與治理、交通出行、生態環境等領域提供大數據 支持”。城市數據大腦強調城市數據資源的整合與開發過程,融合了數據、算力和算法,是將數據資源轉化成 數據資產的數字基礎設施。城市數據大腦為城市數據匯聚、治理、融合提供統一支撐,提升政府大數據分析能 力,推動城市數據智能應用深入發展,為以數據驅動處理復雜社會治理問題提供了新的技術治理手段。
城市大腦充分利用城市數據大腦提供的數據資源,開展場景化業務應用,對城市運行全局進行分析,有效調配公共資源,不斷完善社會治理,推動城市可持續發展。城市數據大腦可為城市大腦提供體系化數據資源和 一體化數據服務,為賦能城市大腦開展高度協同化的智慧應用搭建數據底座,兩者相輔相成、互為支撐。
行業大腦以所支撐的行業領域和所轄業務為主要應用方向,能夠深入挖掘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對所涉及 的業務領域開展更深入、更細致的專項應用。 行業大腦與城市大腦互聯互通,以數據供應鏈為紐帶、以業務協同為核心、以技術支撐為保障、以職能優化為目標,共同構建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的協同工作平臺和管理協調機制,兩者業務應用各有側重,但互 為補充。兩者協同實現城市級業務流程再造,減少數據流轉環節、壓縮數據流轉時間,提升城市各部門、各企 業間溝通協作效率,最大程度優化城市數字化效能,驅動城市數字化轉型,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發展。
? End ?
注: 公眾號不以盈利為目的,轉載用于傳遞信息資訊,素材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未注明作者及出處的信息、圖片或素材,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妥善處理。
行業新聞